电影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短视频流行催生出短片它是短电影吗 [复制链接]

1#

年12月,一部不到5分钟的短片《捉迷藏》在成都的Minute国际短片节被展映,为了让更多的内容在更短的时间里呈现,作者采用了将横屏切成三块竖屏的“分屏”形式。青年独立导演关天用手机拍摄完成了这部短片,这是他为了给年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单元投片而做的,遵循了“五分钟内、使用手机拍摄”的要求。

影片《捉迷藏》海报

在Minute国际短片节,包括《捉迷藏》在内,60分钟以内的短片不再是众多电影节单元中的一个,而是成为了主角,并且有了更细致的分类。这与同时承载长短片作品,或者以长片作品为主的传统电影节展不同,短片体裁的独特性与优势,而非“作为拍长片之前的铺垫”在短片节被更多提及。

近年,相比长片电影节展,华语短片节展正在更多地出现。除了年第一次举办的Minute国际短片节,还有几个集中在年底举办:以扶持高校青年影视创作为目标的IM两岸青年影展、强调艺术影像前沿性的北京短片联展(BISFF),以及由中国媒体集团现代传播旗下的文化平台Nowness发起的、影片被集中在美术馆展示的“天才计划”等。

“天才计划”观众观影图

在一些短片节的语境下,短片是相对电影长片而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影片时长是最主要的区分标准,常见的短片时间刻度有15分钟、30分钟以下等。除此以外,短片也会跳出电影的划分标准,作为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被划出时尚、舞蹈、音乐短片,记录、艺术短片等类别。而当下,因为中国互联网上同质化的、演艺和日记性质的“短视频”盛行,为与之区别,短片的定义中又加上了“更注重内容的创作者属性和艺术价值”这一部分。

因为短片拍摄相比长片需要的成本低,在时长和形式上的限制更少,短片成为不少在校学生和像关天一样的独立年轻导演的选择。这也是当下参与短片节最主要的群体,他们的诉求是在这里让作品露出,进而寻求经济和影响力上的支持。相比长片,这些短片更可能是实验性质的、无法归入当下市场体系的,因此被期待是更自由的、有个体特质的表达,能让人耳目一新。

短片节主办方增多的原因和这直接相关:无论是影视制作和视频平台,还是希望记录时代的艺术策展从业者,甚至地方政府、有内容传播诉求的公司,都想要发掘更新锐的内容创作方式、更年轻的内容创作者。在长片电影创作出现疲态的情况下,他们寄希望于在更轻巧灵活的短片作品中有所收获。

不管创作者还是短片节平台,他们共同的商业考量是希望短片节能成为影视行业人才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为行业持续输送有创造力的人才。但在这之前,有一些更基础的问题需要被讨论。

01

视频网站需要生意和辨识度

短视频平台是短片节的发起者。这类平台的内容与抖音、快手上的短视频有明显的区隔,例如开眼Eyepetizer(下文简称“开眼”)和Nowness。他们策划短片节的主要目的是挖掘符合他们标准的创作者,因为现在创作者多选择把作品投到电影节,而非专业的网络平台。另外,这些平台也想让日益模糊的短片和短视频的界限有更明确的区分。

Nowness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